兒童助聽器的信號處理特征
聾兒康復從最佳的放大干預開始,首選數字化智能化并備輔聽裝置(2.4G、FM)的助聽器。聲橋助聽器建議根據聾兒聽力損失的程度、類型、聽力曲線特征、生活與學習環境、家庭與經濟狀況等因素。為每個不同聽力損失的兒童選擇相匹配的放大特征與信號處理方法。
1.低壓縮閾,兒童識別小聲的能力較差,相同聽力損失的兒童和成人,中聲和大聲增益可以相同,但在給兒童小聲增益補償時,應盡可能讓聾兒有一個接近正常的自然聲音環境,所以兒童需要更多的小聲增益,建議采用低壓縮閾。
2.寬動態范圍壓縮,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聽覺動態范圍會變窄,助聽系統應使用振幅壓縮策略,盡可能讓小聲多放大而大聲少放大,并在不舒適閾值前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時可進行頻率特異性可聽度控制,實現多通道不同的壓縮。
3.方向性麥克風,為了使兒童盡可能獲得來自各個方向的聲音信息,推薦使用全向型麥克風,至少不推薦全部時間使用方向性麥克風。
4.頻率可調,選擇的助聽器應具備頻率可調性,來滿足不同聽力圖類型的處方要求。
5.數字降噪,輕度與中度聽力損失兒童的語言學習也需要較成人更高的信噪比,輕中度聽力損失兒童的助聽器驗配可以適當增加降噪程序或開啟適度的降噪功能,重度兒童可以考慮關閉降噪功能,可以讓重度聽力損失兒童獲得更多的聲音信息。
6.數字聲反饋控制,聲反饋是助聽器使用者經常抱怨問題之一,聲反饋控制的好可以加大通氣孔,減少更換耳模的頻次。
7.高頻擴展,助聽器頻響達到6000-8000Hz乃至以上,可以幫助改善某些輔音/s/的可聽度。
8.移頻功能,移頻技術是將高頻聲音的信息轉移至中低頻頻帶上來,讓中重度或極重度高頻聽力損失的兒童察覺與識別輔音的能力得到改善,同時可增加環境適應性。但是不同助聽器的移頻算法的個體差異十分明顯,建議驗配使用時一定要進行嚴格的評估與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