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只帶助聽器就夠了么[兒童助聽器]
對于助聽器行業來說,聽障兒童是特殊顧客,要做到讓聽障兒童康復,商家必須得具備更高更好的技術條件和服務條件,才能完成這個目標。而行業內現實狀況是,能達到這個高要求的商家不多,再者也有些不良商家不會主動告訴你這些真相。所以作為聽障兒童的父母,在選購時對于商家的考察至關重要。
對于聽障兒童,在選購助聽器時,更重要的是先選對的商家,要更加關注的是誰給孩子驗配、誰給孩子做語言訓練。這就像想讓孩子彈好鋼琴,不是買個高品質的鋼琴就完事了,而更重要的是請誰來教。
有人認為,聽障兒童只要配戴上助聽器就OK了,這是一種嚴重的錯誤認識!聽障兒童更重要的不是佩戴上助聽器,而是能“聽得到聲音,聽得清晰明白,能開口說話,說的清楚明白”。
是什么樣的更高要求,讓有些商家做不到呢?或者說聽障兒童要康復的好,必須要滿足哪些條件呢?
一、要讓聽障孩子康復得好,首先就得越早干預越好。
三歲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所謂關鍵期即個體發育過程中的某些行為在適當環境刺激下才會出現的時期。如果這個時期缺少適當的環境刺激,這種行為便不會產生。所以越早查出孩子的聽力損失問題、越早給孩子配上助聽裝置并且給與語言訓練,康復效果越好。越小孩子的測聽對專業設備和人員的要求越高,是行業共識。有的驗配中心就因沒有視覺強化測試、游戲測聽等設備無法給兩歲以下的孩子做主觀測聽,驗配師只能根據醫院的客觀測試報告來驗配助聽器,準確性肯定不如綜合考慮主客觀測試報告的驗配。更有的驗配師,醫院的客觀測試報告也看不懂,只能推測孩子的聽力程度調試助聽器,這樣的驗配,會極大地影響康復效果。
二、一定要有好的驗配師,保證助聽器一直處于極佳的補償效果。
兒童助聽器的驗配相對于成人而言更復雜。驗配師要根據孩子的聆聽特性來調試助聽器,比如,成人使用自適應麥克風技術有利于提高噪音中的言語分辨率,但重度極重度聽力損失兒童用方向性麥克風就會讓其失去學習、認識某些聲音的機會,諸如此類的助聽器功能設置還很多。還有助聽器效果評估方面,兒童不會描敘自己聽得怎么樣,就要求驗配師結合各種評估手段了解孩子戴上助聽器之后到底聽得怎么樣,如聲場評估、真耳分析等,以不同的形式直觀地得出孩子的助聽器補償效果是否處于最佳狀態。還有,定期復查、評估是保證兒童助聽器一直保持良好效果不可或缺的手段。如果助聽器補償不當,語訓會事倍功半。
三、必須進行相應的語言訓練,要有好的語訓班給孩子進行相關科學訓練。
佩戴合適的助聽器只是解決了孩子的聽力障礙問題,讓他聽到了一些原來他聽不到的聲音。但要讓孩子能理解他所聽到的聲音還需要專業的語言訓練。打個比喻,我耳朵正常,聽普通話沒有問題,但是我沒有學過德語,我到了德國就無法與人溝通。聽障兒童戴上助聽器之后聽我們說話類似于一個不懂德語的人到了德國語言環境中。但聽障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跟成人學習外語不一樣,孩子學習語言有其自身的特點,這就需要專業的語訓老師根據孩子的語言發展規律給孩子正確的訓練,孩子才能很好地掌握語言,才能做到真正的“聽得到聲音,聽得清晰明白,能開口說話,說的清楚明白。”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除了要盡早讓有聽障的孩子使用助聽器,在對商家的考察上是不能馬虎的。咳,如果商業環境更誠信該多好,我們就不用這么麻煩了,但沒有辦法,只好我們自己多費點心思了:考察重點一個是一定要選好的高水平的驗配師來給自己的孩子做驗配,再一個是要選好的高水平的語訓班來給孩子做語言訓練。商家要符合這些條件才行,因為我們的孩子要康復必須得有這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