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傳導助聽器-骨傳導助聽器介紹
在耳朵樹的用戶群里,偶爾會有人問起關于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該如何區分,以及哪種情況適合戴哪種助聽器。為什么是“偶爾”,因為大多數人可能連“氣導”和“骨導”的概念都不知道,更別說區分了。發生聽力損失后,大家知道要么配助聽器要么做人工耳蝸,可是卻往往忽略了助聽器其實也是分類的。
然而,這篇文章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給大家科普什么是骨導助聽器,而是站在一個客觀、全面的角度來談談骨導助聽器的利與弊。隨著智能設備的熱潮,骨導概念耳機層出不窮,骨導助聽器也隨之火熱。但只講優勢不講限制,這在很大程度上會誤導聽損人士對于助聽器的選擇,耳朵樹認為是不對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真實呈現它的每一面,才是事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唯一之路。
一、常見耳聾的類型:
生活經驗中,我們經常發現用錄音機錄下來或者微信語音重聽自己的聲音的時候,會感覺很陌生。除了電子設備的失真外,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們平時聽自己的聲音來自“空氣+骨頭”兩種方式,而錄下來的聲音只是從“空氣”傳到耳朵
耳聾主要有三個類型:傳導性耳聾、神經性耳聾、混合型耳聾。其中混合型耳聾就是前兩者同時發生。“空氣傳導途徑被破壞”就是傳導性耳聾,比如鼓膜破了、外耳道堵了、中耳發生炎癥了;“內耳聽毛細胞減少”甚至聽神經、聽覺中樞故障,就是“神經性耳聾”。簡單的理解,傳導性類似于一個電燈的外接電源線壞了;神經性耳聾類似于一個電燈的燈絲斷了。